铲除新闻“李鬼”网络土壤|世界热推荐
2023-05-17 14:55:58来源:云南网


(资料图)

原标题:铲除新闻“李鬼”网络土壤

在近期开展的“清朗•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”专项行动中,各网站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严格开展自查清理工作,截至目前,集中清理仿冒新闻单位、新闻主播账号10.7万个,清理虚假新闻信息83.5万条。

一个时期以来,随着网络的普及,自媒体数量和从业人员呈现爆炸式增长,在促进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繁荣的同时,也滋生了诸多乱象。有的仿冒新闻主播,伪造新闻演播室视频背景,比如“入民日报”“人民曰報网”“央广新闻TB”等一批仿冒新闻单位账号,“某某说资讯”“某某时报”“某某说天下”“主持人某某”等一批新闻主播;有的纯粹以营销谋利为目的,热衷炮制耸人听闻的标题,臆测传谣、文不对题,剪贴拼凑、以假乱真,内容低俗、格调不高,比如“胡鑫宇被‘光头’失手打死”“第六次中东战争打响”等一批典型虚假新闻信息……仿冒新闻的传播,严重污染网络舆论生态,误导了公众,消费了网民情绪,侵害了群众利益,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。对此,必须高度重视、整合力量,重拳出击、坚决整治。

全力塑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。毒草总是在无人管理的地方滋长蔓延,清除网络自媒体中的仿冒新闻现象,同样需要加强日常管理。各级网信和公安等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网信办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,围绕整治任务目标,聚焦各类仿冒新闻现象,持续优化治理举措,坚决斩断一些“自媒体”畸形炒作、不当发展的流量链、利益链,严惩违法犯罪行为,综合运用行政、法律、经济等各种手段,加强对平台日常运行的监管,坚持抓常抓长,驰而不息、久久为功,营造清朗网络空间,构建良好网络生态,使每颗仿冒新闻的种子都不再有生根、发芽的机会。

专注守护好网络“责任田”。互联网是公共空间,流量意味着传播力,是经济效益,也是社会责任,流量越大、责任越重。自媒体不是可以自行其是的“自留地”,而是必须依法依规经营的“责任田”。各类网络平台企业要克服“唯流量是举”的错误观念,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,建立健全账号注册、运营和关闭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制度,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、专业资质认证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,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向网信、公安部门举报移交。只有每个平台企业严格管好看好自己的网络“责任田”,让仿冒新闻销声匿迹,优质内容才能脱颖而出、不断涌现,带动流量持续稳定地增长,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。

切实增强全民网络素养。每个人都可能既是网络内容的创作者,又是接受者。清除虚假新闻,离不开广大网民的参与支持。每位网民依法加强自我管理,文明上网、文明用网,坚决守住创作热情不被流量带偏的底线,努力生产更多真实、优质的创新内容。同时,增强网络理性素养,冷静客观地看待热点新闻,避免情绪化的盲从,仿冒新闻才能失去生存的市场。(何冠军)

标签:

最后一页
ST天顺:控股股东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已终止 新要闻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